2013年7月12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办公楼三层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纪念国务院国发【1983】110号文发布30周年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离退休的原政府部门老领导及相关人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王瑞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蔡惟慈
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王瑞祥会长主持,蔡惟慈执行副会长作了《对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的回顾与思考》的专题汇报,报告重点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成立12年来在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研制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着重提出了六点建议:
1、将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作为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中重要抓手。
希望各有关部门今后更多地关注以重大技术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的国产化工作,不断地对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提出更高要求,推进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升级;有关部门之间和各部门机关内的职能部门之间要为此而加强协同推进。
2、在深化电力、石化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果的同时,加大对其他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的推进力度。
对特高压输变电和大型石化装备等主体设备已初步实现国产化的领域,需要继续安排一批国产化依托工程,以巩固提高国产化成果,进一步提高国产化水平。
从需求发展趋势和机械工业现状看,今后特别需要加大燃气轮机、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核电、煤化工、天然气液化装置等成套设备的国产化力度,希望抓紧落实依托工程并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3、建议在机构改革中一定要赋予主抓装备国产化的机构在相关重点建设工程审批过程中必要的话语权。以便在审批时明确提出装备国产化的要求,将设备国产化要求体现为国家意志。
4、加大对关键零部件和特种专用原材料国产化的推进力度,将国产化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与主机相比,关键配套辅机、零部件和特种专用原材料国产化的差距更大,推进难度也更大,建议抓紧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5、要进一步调动用户单位积极性,加大其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中的责任。
提倡用户牵头、产学研相结合推进装备国产化;政策设计要使用户感受到实施国产化对自身会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6、努力发挥中机联在项目具体工作中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国产化组织协调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会议上,与会的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做了讲话。会议回顾和总结了国发【1983】110号文发布以来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工作的发展历程。一致认为,30年来在国发【1983】110号文和国发【2006】8号文的指引下,我国的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很快,已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奠定了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研制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深刻认识到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由于其技术难度大、关联面广、成套性强,具有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特点,仅凭企业自身和市场机制实现自主化较为困难,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而且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研制,也不是阶段性的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的发展模式和要求,如何在新时期下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要求,是我国装备制造行业面临的新问题。因此,今后一段时间,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研制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仍然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座谈会的召开,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今后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研制工作中,配合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